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同濟大道198號
電話:13708185184
15882029262
傳真:028-836041089
QQ:13708185184
鞍鋼集團(下稱鞍鋼)和遼寧本溪鋼鐵集團(下稱本鋼)計劃在2010年底實現實質性重組的計劃,再度遇阻。
近日,一位接近鞍本重組小組的消息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鞍鋼、本鋼重組的主要障礙是大集體企業職工安置問題,其他問題均基本獲得共識,“稅收等問題已不是問題。”
本鋼集團一位離休高管也對本報記者表示,“妥善解決廠辦大集體企業的剝離問題,是本鋼向國資委反映的惟一問題。”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鞍鋼和本鋼的大集體企業總共有約21萬員工,并不享有并軌安排工作的政策。
受制于職工安置
據本報記者了解,鞍本重組原本遇到稅收、職工安置、高管安排等一系列問題,目前,經過多年努力,稅收和高管安排等問題已解決,而職工安置問題則成為鞍本重組的最大障礙。
鞍本聯合重組是遼寧省多年的愿望。早在1997年有關部門就提出了鞍本重組的設想。隨后時任遼寧省省長的薄熙來提出將鞍本兩大鋼廠及撫順特鋼、大連鋼鐵重組的計劃,但這一計劃因各種困難于2001年擱置。到了2005年,隨著國家鋼鐵產業政策的出爐,以及國際競爭加劇,鞍本重組再度被提起,并于2005年8月16日在沈陽掛牌成立鞍本鋼鐵集團。
目前,兩家企業雖然在統一發展規劃、統一市場、統一報表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財務和銷售等方面也進行了一定程度合并,但一直沒有進行資產方面的實質重組。
2010年6月底,鞍鋼集團總經理張曉剛對本報記者表示,“鞍本走在一起應該在2010年底實現。”
本報記者從鞍鋼和本鋼也獲悉,2010年,停滯一段時間的鞍本重組再度被提及,但由于各方就職工安置問題未達成一致,重組目前尚未有實質性進展。
鞍本重組廠辦大集體職工安置并非易事,廠辦大集體是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且長期未能妥善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也是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一大“頑疾”。
以本鋼為例,本鋼有大集體企業職工近5萬人,已下崗職工有4萬人,資產達25億元,對銀行負債就有24億元。此外,這些大集體企業還欠繳各類保險費近4億元、各種內債6億多元、其他外債近7億元。
在職工安排上,鞍鋼的包袱更重。目前,鞍鋼大集體職工多達16萬人,是鋼鐵主業在崗職工的四倍。
本報記者在鞍山采訪了解到,鞍山是典型的“以鋼立市”,鞍鋼甚至有自己的牛奶廠、供暖廠。即使在鋼鐵業最不景氣的時候,為保證鞍山市民正常生活,哪怕一根鋼材都賣不出去,鞍鋼也不能停產。
上述接近鞍本重組的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20多萬大集體職工安置方案不解決,兩家公司就不可能聯合。而中央是否愿意為鞍本職工安置埋單,決定鞍本重組能否順利推進。
鞍鋼一位內部管理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將解決20多萬大集體職工問題的包袱全部甩給遼寧省政府和鞍鋼,“這顯然不合理,中央要承擔一部分”。
上述人士算了一筆賬,如果這20多萬人的安置包袱都讓企業背著,一年每人1萬元就是20億元,每人5000元就是10個億,“企業遲早要背垮”。
然而,國資委方面對此也頗犯難。一位國資委官員曾開玩笑一般地形容,鞍鋼和本鋼重組,“走了一個小要飯的,又來了一個大要飯的”。
爭議安置方案
對大集體職工安置問題,鞍山市委書記李英杰曾提出一個基本的設想:中央、省、市、企業(鞍本)四家一起“抬”。“抬”,就是指政策和資金。
雖然遼寧省作為國務院率先進行社會保障改革的試點省,中央在資金上給了不小的支持。但這僅限于國企職工,對于眾多的大集體職工的下崗分流、減員增效的問題,卻一直沒有明確的說法。為支持鞍本重組,2005年年底,國資委還將鞍鋼列為我國首批廠辦大集體改制試點企業,目標是“用三年時間全面完成376戶企業改制任務”。
上述消息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中央有關部門曾建議鞍鋼、本鋼根據“誰家的孩子誰抱”的原則,按比例出資支付改革成本。但由于包袱過重,本鋼和鞍鋼均拒絕“抱自己孩子”。“這其中有多方博弈,本鋼和鞍鋼愿意重組已不在話下,遼寧省政府和國資委的博弈最明顯。”上述人士表示。
國企改革的頑疾
原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曾對本報記者表示,國有企業改革“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深層次歷史遺留問題”。廠辦大集體企業改革就是國企改革的頑疾,堪稱“國企體制攻堅最后一塊硬骨頭”,甚至成為一些國有企業經營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據本報記者了解,由于歷史原因,廠辦大集體企業的產權關系非常復雜,理清企業的資產關系十分困難。廠辦大集體企業的職工安置一直是國資委等相關部門無法攻克的難題。職工安置主要涉及三個問題:忠實履行財務監督職能;一是職工的補償,二是職工的社會保障,必須加速科技創新步伐,三是下崗職工再就業。
以鞍鋼為例,職工的補償問題非常突出,補償標準也很難確定。更棘手的是,由于廠辦大集體企業職工年齡偏大,考慮了三個不同的維度:個人技能單一,已經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企業制度。文化程度也相對較低,廠辦大集體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要比國企下崗職工再就業更加困難。
國資委主任王勇曾坦承,目前,我國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進展緩慢,歷史遺留債務、人員安置等包袱沉重。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同濟大道198號 電話:028-83604768